JXWY-急性胃炎

  • JXWY-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糜烂和出血。如胃黏膜主要病损为糜烂和出血,则称急性糜烂性胃炎(acute erosive gastritis)或急性出血性胃炎(acute hemorrhagic gastritis,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 AGML)。根据病因的不同,还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和急性化脓性胃炎等。
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所致的急性胃炎症状不同。无论何种原因所致,通常有上腹不适或饱胀、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由感染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一般于发病之前有饮食不当或进食不洁食物之病史。常在进食后短期内发病,潜伏期因感染不同细菌而异。一般葡萄球菌为1~6小时;沙门菌为4~24小时;嗜盐杆菌为9~12小时。严重者呕吐剧烈,常伴发肠炎, 临床上称急性胃肠炎。

急性腐蚀性胃炎与吞食腐蚀剂的量和时间有关,通常引起消化道黏膜的坏死、穿孔。根据腐蚀剂引起口腔黏膜损伤的颜色不同,可以鉴别腐蚀剂的性质。硫酸可致口腔黏膜黑色痂;硝酸致深黄色痂;盐酸致棕灰色痂;醋酸或草酸致白色痂;强碱致口腔黏膜灰白色痂后呈黄色痂。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常见原因,通常引起呕血和黑便,严重者发生休克和循环衰竭。

诊断鉴别

1.详细询问病史,找出发病的原因。

2.对于消化道出血者应作急诊胃镜以确定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但对于腐蚀性胃炎则严禁作胃镜检查。

3.应该注意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及急性阑尾炎等进行鉴别。 

 

病因机制

1.外源性因素

(1)理化因素: 过冷、过热或过于粗糙的食物、浓茶、咖啡、烈酒、剌激性调味品,以及某些药物特别是非甾类抗炎药(丑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等。引起胃黏膜损伤的机制是与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某些退热镇痛药、抗生素及洋地黄类药物等,都容易引起急性胃黏膜糜烂和出血,这种以急性胃黏膜浅表性损害为特征的胃黏膜出血性病变叫急性胃黏膜病变。

由于强酸强碱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叫急性腐蚀性胃炎。严重病例可以发生糜烂、溃疡、坏死,甚至穿孔而并发急性腹膜炎。

(2)细菌及毒素: 食物中毒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前者多见于肉类食物,后者多见于蟹、螺、海蛰等海产和腌渍食物。葡萄球菌和肉毒杆菌引起的急性胃炎(或急性胃肠炎)是由其细菌毒素造成的。此类胃炎临床上称单纯性胃炎。

Hp感染可以引起急性胃炎,曾有健康志愿者证实在口服Hp培养的混悬液之后引起了 急性胃炎。

当全身衰弱、营养不良、感染、免疫缺陷时,炎症可以累及胃黏膜及胃壁,引起黏膜坏死,扩展至胃壁引起穿孔,临床上称急性蜂窝织胃炎或急性化服性胃炎。最常见致病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此病严重,但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此病已罕见。

2.内源性因素 

(1)十二指肠胃反流: 主要是胆汁和胰液反流入胃而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常见于幽门关闭不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

(2)应激因素: 各种严重疾病,如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颅脑病变、肝肾或呼吸功能衰竭、休克等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缺血、缺氧和微循环障碍,进而胃黏膜屏障破坏,导致H+逆弥散至胃黏膜。同时部分病人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黏膜糜烂或出血。在应激状态下 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害称为应激性胃炎。临床上也将其归入急性胃黏膜病变之中。若发生急性溃疡,烧伤所致者叫Curling溃疡,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者叫Cushing溃疡。

(3)其他: 胃血流供应丰富,一般不会缺血,缺血性损害主要见于腹腔动脉栓塞治疗,部分见于老年动脉硬化者。肝硬化门脉高压时的胃黏膜淤血性损伤实际上是门脉高压性胃病,而非胃炎

治疗原则

1.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由药物(如NSAIDs)所致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 H2RA,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l,如奥美拉略、兰索拉I哇等)治疗。对于应激因素所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除积极止血、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之外,还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因感染因素所致的胃炎则应采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2.保护胃黏膜,防止攻击因子对胃黏膜的损伤。常用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前列腺素及拘橡酸铋钾。

3.对症治疗 对有上腹疼痛、反酸者应用抑酸药H2RA或PPI,对上腹饱胀者则可用促动力药如吗丁啉。

4.其他注意饮食,食清洁易消化食物,戒烟酒。 

 

标签-中
炎症,溃疡,出血
编撰
胡伏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