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ElectronPic700x180P

会员评分: 0 / 5

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灰暗的星星
 

 

结语

经过近百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发明了肿瘤这一名词,提出了许多关于肿瘤是什么的理论假说,包括基因突变;但是并不能真正解释这种疾病的本质;其中肿瘤的自主性生长(autonomy) 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高度异质性即个性化(individuality), 对环境和选择压力的适应性(flexibility), 获得不死性即永生化(immortality)/和发病过程的隐匿性和较长的潜伏期(long latencies)。另一方面,休眠的肿瘤可在体内伴随整个生命过程, 但又具有随时发作的可能性。特别是目前临床上对恶性肿瘤的分期、分型、分级、预后判断和治疗主要是根据临床体征、影像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但这些指标尚不能充分反映肿瘤确切的生物学行为,难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特别是大量的分期、分型、分级相同的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建立和发展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方案和技术是实现肿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关键问题。

实现上述目标的核心是系统全面揭示细胞癌变、肿瘤发生发展规律和分子调控机理,发展先进的诊疗方法。这项艰巨的工作与解码生命的奥秘一样,首先要在基因组学水平阐明其规律,实现基因组学与肿瘤生物学的整合与集成,上面简述的理论假说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解释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需要我们在长期研究工作积累的基础上认真反思以往的理论假说和结论。

现代医学采用的疾病诊疗手段基本上是建立在解剖和细胞病理学的基础上,而未来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状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及相关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疾病机制的研究和分子标志物的研发,发现了大量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相关的候选基因及蛋白,并发展出新的诊疗方法。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如赫赛汀(Herceptin),针对乳腺癌中HER2/NEU扩增导致过量表达的单克隆抗体;伊马替尼(Imatinib),针对染色体易位导致BCR/ABL基因重排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小分子抑制剂;它赛瓦(Erlotinib),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的小分子抑制剂,这些新的诊疗方法的基础是在基因水平发现特定的基因突变。由此可以预测,从全基因组水平认识肿瘤基因变异将会提供更加全面完整的细胞DNA和染色体变异信息,包括肿瘤相关的SNP、拷贝数、点突变、重排和缺失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建立相应的资料数据库,为肿瘤生物标志谱/物的识别、生物学功能改变与临床意义评价,诊断试剂和药物研发提供最基本的素材,从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