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ElectronPic700x180P

User Rating: 0 / 5

Star InactiveStar InactiveStar InactiveStar InactiveStar Inactive
 
高文

第四届国际致癌微生物、免疫及肿瘤发生专题论坛简介

 

 

第四届国际致癌微生物、免疫及肿瘤发生专题论坛于2014年2月10日至11日在日本北海道举行。本次大会由日本北海道大学主办,旨在探讨微生物感染所致炎症及免疫反应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及中国的临床及基础医学专家。受本次大会主办方之一的神户大学医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胡伏莲教授、成虹教授及高文副教授参加了大会交流。

大会共分五个主题,分别是关于肿瘤的免疫发生机制探讨、肿瘤发生与细胞信号传导异常、病毒导致肿瘤的发生机制、HCV及慢性感染所致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肿瘤。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肿瘤部分引发了众位专家的热烈讨论。首先神户大学的Azuma教授就亚洲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点进行了开场,他指出根据多年来对亚洲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拉西亚、日本、中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幽门螺杆菌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多数为高致病致癌的“东方型”菌株,与欧美国家的致癌风险相对较低的“西方型”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中国、日本这样胃癌发病率比较高的亚洲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发生率是平行的。这也提示了在这些国家地区进行筛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北海道大学的Takaoka教授进行了题为“幽门螺杆菌CagA诱导宿主IL-b反应”的报告,东京大学的Hatakeyama教授再次强调了幽门螺杆菌CagA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指出CagA蛋白的特殊结构使其在胃癌发生中起到的重要的“始动”作用。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是慢性炎症导致肿瘤的典型案例,也为相关研究提供的思路。

此次大会上,以胡伏莲教授为首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团队发布了“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结果,指出对慢性胃炎患者来说,其感染幽门螺杆菌菌株的CagA及VacA状况对粘膜萎缩没有明显提示意义。会议期间我国学者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肿瘤及消化专业医师及研究者做了积极互动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别是来自亚洲地区的研究交流对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