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10th HP论坛,参与大师对话远航
胡伏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在自然人群中检测H.pylori并进行干预治疗能否降低胃癌发生率?
H.pylori 治疗新路径(如何提髙 H.pylori 根除率?)
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胡伏莲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教授共同牵头,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全国多中心开放平行随机对照临床硏究,该项目已在中国健康基金会立项,并获得了各研究单位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项目正在北京、天津、西安、广东、江苏、湖南、吉林、沈阳、武汉、河南、上海等地14家医院和研究中心积极进行。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0%,近7亿感染者,在当前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下,如何提高HP根除率面临着挑战;从国内外最新共识意见来看,推荐的铋剂四联疗法延长已至14天,而为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单纯通过增加抗生剂量和延长疗程的方法有限;我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创始人之一及学术带头人胡伏莲教授以西医的现代化诊治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将“病”和“证”整合起来,提出了“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以及“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强调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联合国内中西医专家共同制定发布了《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该共识是在整合医学的前提下,充分归纳了当前中西医治疗HP临床证据所达成的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共识意见。
目前疗程为14天的铋剂四联疗法是当前首选推荐方案,但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必须根据当地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 因人因地而异;若联合中药治疗,不仅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而且有利于缓解症状,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还有可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多年的前期的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可缩短抗生素的疗程,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为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经由中国健康基金会立项,联合全国14家大型医院,开展了荆花胃康联合标准四联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硏究,本研究将通过评估中西医整合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课题总负责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胡伏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声生
课题联系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高文 滕贵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赵鲁卿
研究单位-负责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蔚虹、王化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陶琳、张声生
陆军总医院: 盛剑秋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王晓燕、徐灿霞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刘绍能
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 杨桂彬、朱元民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王江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陈烨、刘思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黎培员、程斌、田德安
江苏省人民医院: 叶峰、张国新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二院: 赵平、董蕾、王进海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黄煌、郑鹏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邦茂、姜葵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郜恒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统计室: 姚晨、朱赛楠
招募条件:
哪些人将被邀请参加这项研究?
如果您是符合以下条件即可有机会参加该研究:
1. 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
2. 符合难治性HP感染的判定标准:
(1)在3年内按“共识”治疗失败至少三次以上(包括三次),不同治疗方案(其中至少1次按“标准四联疗法”);
(2)每次疗程10-14天,(至少有1次疗程是14天);
(3)每次治疗都按“共识”要求完成全疗程;
(4)治疗之前必需经过胃镜检查,符合治疗适应征。
3. 确诊为难治性HP感染;
4. 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炎(包括萎缩性及非萎缩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
5. 未用过青霉素者,需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才能入选;
6. 治疗期及停药一周之内禁忌饮酒;
7. 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参加本研究受试者可能的获益?
本研究中的试验药物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用药,通过参加本研究不会对您的健康和疾病增加额外损害,通过根除治疗,对您的健康和疾病有益,同时还能节省您的药物费用。另外,本研究得到结果有可能被用于指导医生的临床工作,使广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从中获益。
经筛选后符合条件并进入该研究,申办单位将提供研究治疗药物及相关检查。
患者招募咨询信息:
北大医院: 孙静 (13911163780)
北京中医医院: 孟祥福 (13521779221)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 巴延仑 (1860133443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安贺娟 (010-66721299)
广安门中医院: 刘慧敏 (010-8800103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赵新凯 (1862791553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陈韵濛 (13844010025)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张旭 (18642389881)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 赵晓旭 (18613995934)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国强 (17612950585)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杨宝珺 (18920968885)
江苏省人民医院: 张红革 (15850690369)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邓思妹 (13828447482)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黄煌 (13523710182)
关于实验的详细情况,请与课题联系人联系:
高文
滕贵根
赵鲁卿
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
《第十三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
暨
《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第十三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暨第二界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将于2018年8月3日至5日在北京龙城丽宫国际酒店(北京昌平区昌平路317号)举行。
大会已经邀请到樊代明院士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中西医专家到会做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本次论坛将聚焦幽门螺杆菌研究的热点问题和争议问题,以学术讲座、病例交流的形式进行。
本次论坛核心内容为:1、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进展;2、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症”共识及解读;3、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诊治典型病例分享。优秀论文经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学杂志》审核合格者,可在相应期刊发表。
第十三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的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共同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分会、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
本次临床论坛授予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I类学分:共计18学时6学分。项目编号: (国)。
一、大会组织结构
名誉主席:樊代明 金大鹏 柯杨
大会顾问:张万岱 王崇文 姚希贤
大会主席:胡伏莲
共同主席:杨云生 钱家鸣 陈新石
张声生 唐旭东 李军祥
执行主席:王化虹
秘书长:石锡军
副秘书长:成虹 杨桂彬 高文
大会组委会(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新石 成虹 董欣红 段丽萍 冯桂建 高文 胡伏莲 纪开宇 刘芳勋 牟方宏 石锡军 王化虹 王蔚虹 杨桂彬 张学智
特邀嘉宾(按姓氏拼音排序):陈新石 裴力雨 柯杨 刘新民 李焕荣 裘佳 袁杰力 于君(香港)游苏宁 张澍田 赵志刚 周晓炜 周阳
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王蔚虹 滕贵根
学术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世耀 陈苏宁 陈烨 陈宝雯 成虹 崔立红 崔梅花 迟莉莉 丁松泽 段丽萍 杜奕奇 房殿春 房静远 冯桂建 郜恒骏 高文 郭涛 郭晓峰 韩英 黄穗平 侯晓华 黄瑛 姜葵 李建生 李军祥 李晓宇 李岩 李延青 李景南 刘绍能 刘玉兰 刘改芳 林香春 陆红 罗和生 吕农华 吕有勇 任顺平 沈洪 盛剑秋 陶琳 田字彬 王垂杰 王刚石 王化虹 王江滨 王学红 王芬 吴开春 魏红 魏玮 谢胜 谢勇 徐灿霞 许建明 许乐 杨雪松 杨桂彬 杨林 杨倩 张桂英 张国新 张建中 张亚历 张振玉 张杰 张玫 曾志荣赵文霞 郑鹏远 郑小丽 周正华 朱云清
大会秘书组 组长:董欣红 牟方宏 刘芳勋
大会秘书组 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成虹 陈瑶 段本松 董锦沛 冯桂建 冯硕 郜娉婷 高文 胡婷姿 黄煌 纪开宇 贾燕 李红 刘芳勋 刘宇 刘晓明 马继征 牟方宏 史宗明 宋函憶 滕贵根 谢川 杨桂彬 杨友鹏 叶晖 张月苗 周海艳
会务组 组长:米洋
会务组 成员:胡寒梅 胡志梅 于德海 贾晔 尹小飞
合作学术期刊: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学杂志》《医师报》
二、大会日程(部分):
8月3日(周五)下午: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青年论坛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研究进展及典型病例分享,设立年轻医生优秀论文及优秀病例奖)
下午:开幕式及论文交流
8月3日(周五)晚上:欢迎晚宴
8月4日(周六):开幕式
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症”共识解读及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进展专场
樊代明 消化病中西医整合的战略思考
胡伏莲 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症”共识解读
张声生 共识发布及解读(中医部分)
唐旭东 关于胃癌前期病变风险评估与干预评价的焦点问题
杨云生 胃肠生态与人体健康
姚晨 共识与循证医学
袁杰力 益生菌及其合理应用
8月4日(周六)下午:消化疾病前沿专场及青年论坛获奖论文分享
王化虹 幽门螺杆菌与IBD
张建中 胃内菌群特点及其与临床疾病关系
赵志刚 抗生素合理应用进展
张学智 HP中医研究进展
青年获奖论文分享
8月4日(周六)晚上:闭幕晚宴
8月5日(周日)学分注册、代表返程
三、大会注册:
1、收费标准:会议注册费1000元/人(2018年7月1日前注册并缴费的代表900元/人)。
2、注册办法:
(1)填报第十三届HP临床论坛代表注册登记项(颁发学分和代表通讯录)。通过《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网站( www.hpylori.cn 或 www.diagoso.net )与《幽门螺杆菌消化健康中心》微信服务号:(ymlgj5)“会务管理”系统,代表与协助方及会务组可以进行更有效的参会、文件上传下载、行程等多项信息的交流服务,请关注该微信服务通知系统开放时间,并于2018年7月20日前完成。
(2)团队注册交费:
时间:2018年6月15日至7月20日。
联系人:胡寒梅 13901104260
(3)通过账户汇款注册交费:
收款户名:北京联友福康科技有限公司,开户行:北京建行平安大街支行,账号: 11001029300059261323。
汇款单备注栏中请附言:HP论坛。
会议注册费不退。
四、大会联系方式:
1、秘书组:电子信箱
2、会务组:
(1)企业服务联络:石锡军:13911386928 电子信箱:
(2)VIP专家服务:米洋:15811358897 电子信箱:
(3)住房、餐饮服务:米洋:15811358897 贾晔13466666889
(4)会场布展:石锡军:13911386928 于德海17801003890 尹小飞15501088718
(5)会议注册、资料:米洋:15811358897 胡寒梅13901104260 胡志梅13501149905
3、第一轮、第二轮通知电子版
《第十三届全国幽门螺杆菌及消化疾病诊治临床论坛》
暨
《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生态中西医整合高峰论坛》
大会主席:胡伏莲
2018年1月5日
导言
答:幽门螺杆菌是
答:幽门螺杆菌
答:幽门螺杆菌
{accordionfaq faqid=HpFaq1 faqclass="bluefaq arrow headerbackground headerborder contentbackground contentborder round5" active=item1 autoheight=0 }
导言
答: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包括侵入性检查和非侵入性检查。侵入性检查即需要通过胃镜取得标本而进行的检查,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培养等;非侵入性检测包括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大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
答:因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不一定代表目前仍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以前没有治疗过,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可以进行根除治疗;如果以前治疗过,则需要进行C13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确认目前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
答:幽门螺杆菌是上胃肠道疾病以及多种胃肠外疾病的重要病因,根除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其根除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根除有肯定意义的为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和慢性胃炎伴胃黏膜糜烂或萎缩。2)支持根除的为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有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个人要求治疗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除了根据上述原则外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情况如年龄、伴随疾病等综合考虑,确定个体化有益患者的根除决定。
答:幽门螺杆菌确切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
答:目前我国指南共识推荐含铋四联疗法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方案,该方案包含铋剂、PPI和两种抗生素,其服用注意事项为一日两次,其中铋剂、PPI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种抗生素餐后10分钟内服用(最好餐后即刻服用)。疗程10-14天,连续服用,避免间断服药造成抗生素耐药和根除失败。
答: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检测前2周内避免服用抗生素、1周内避免服用具有消炎作用的中药。在检测当天,禁食禁水,空腹检查。
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常见的导致治疗失败的患者因素有:1)患者依从性较差,未严格按治疗方案的服用方法服用;2)菌株耐药。
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药物如铋剂、PPI和抗生素对其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为了避免药物影响导致检查结果的假阴性,建议于根除治疗至少1个月后复查根除情况。
答: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为抗生素过敏。为了尽量避免患者因抗生素过敏停药导致细菌耐药、根除治疗失败,在服药期间以及停药1周内避免进食海鲜、辛辣等食物。此外,服用不同种类抗生素有不同的注意事项以减少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服用方案中含呋喃唑酮,那么服药期间避免食用鸡肉、奶酪、腌制品、蚕豆等富含酪胺类的食物。
{accordionfaq faqid=HpFaq1 faqclass="bluefaq arrow headerbackground headerborder contentbackground contentborder round5" active=item1 autoheight=0 }
导言
答:幽门螺杆菌是1982年从胃内分离出来的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光镜下形态呈现弯曲状或S状,位于胃黏膜上皮表面、胃小凹或小凹之间,在胃窦部多见。最初分离出来是被命名为“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人们在研究这种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时,曾几次更其名,直至1989年才正式将其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经济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职业及饮用水有关。在以下情况下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①经济状况差;②文化程度低;③居住拥挤;④卫生条件差;⑤污染水源或食物;⑥暴露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如胃肠镜医生、护士、共同居住的家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然而,究竟是通过粪-口、胃-口、口-口途径传播还不确定。
答:全球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过50%,各地差异甚大,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经济越落后,文化水平越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越高。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大约40-90%,平均为59%,最低为广东省,感染率为42%,最高的地区为西藏,喇嘛为90%。
答:幽门螺杆菌主要在胃内定植。目前已经从胃液、十二指肠黏膜的胃上皮化生部位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从腹泻和胃酸缺乏的患者粪便中、水渠的水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另有一些实验在牙菌斑、唾液、反流呕吐物中发现幽门螺杆菌,但目前尚未得到一致的认可。
答:最新的共识意见推荐铋剂+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组成的四联疗法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优选方案,疗程10天或14天。
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与其他一些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答:幽门螺杆菌只是胃癌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慢性过程,从慢性胃炎经过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最后到胃癌。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与其他一些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免疫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疾病的发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accordionfaq faqid=HpFaq1 faqclass="bluefaq arrow headerbackground headerborder contentbackground contentborder round5" active=item1 autoheight=0 }
Page 3 of 5